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2025年工作计划

【字体:  【打印内容】


2025年,全州文体广旅系统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略部署和“三州”战略,紧扣“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和“四园”定位,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奋力推动文体广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年力争实现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8%、8%左右;接待省外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8%左右;限上住宿业增长3%左右;新增12家规上限上涉旅市场主体,力争引进涉旅优强企业1家以上。围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资源精深开发,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文旅项目建设。紧扣国家政策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谋划文体广旅项目5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以上,争取推荐10个项目纳入省级项目清单。谋划文旅基金项目13个,拟申请基金1亿元以上大力推动兴义市阳光城文创产业园、兴义市跑者之家、兴义市阳光谷纳古温泉康养等项目建设谋划一批成熟度高、带动性强、落地条件优的产业招商项目,紧盯重点目标企业精准招商。

二是加快文旅品牌创建。全面提升“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旅游品牌形象着力打造国际山地运动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云屯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贞丰古城创建4A级旅游景区、创建 国家级 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兴义街心花园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栖梦泽温泉创建温泉度假地。深挖“加油文化”内涵,不断塑造“加油文化”品牌形象。完成等级民宿评定10个以上

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展示,满足游客高品质、多样化需求;丰富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发展一批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文化、文艺精品,常态化开展景区景点民族文化展示加大红色景点、文博场馆的故事挖掘和创意场景布置,大力发展研学游和体验游。办好万峰林马拉松系列赛、万峰湖野钓大赛、安龙笃山攀岩等IP赛事,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发挥“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品牌效应,依托“一带一核”,将沿线三岔河、招堤、云屯、万峰林等景区“串珠成链”,增强康养旅居度假核心吸引力。

二、拓展客源市场,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动力引擎

一是扩大活动引流效应。围绕“跟着赛事来旅行”“跟着节日来欢聚”“伴随音乐来感受“追寻文化来体验”,精心筹备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赛会活动,实现赛事引流、以赛促旅。推出油菜花节、黔茶第一采、布依文化年等系列活动,精心策划包装羊汤锅节、红枫旅游节等文旅节庆产品,带动文旅消费。开展加油文化主题系列演出活动,丰富提升夜间文化旅游业态。

二是强化宣传营销。组织旅行社、酒店等涉旅企业,到粤港澳大湾区、两湖、川渝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积极参加文博会、旅交会、产业交易会等各类重大展会。加强与马蜂窝、同程、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合作,增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品牌和“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文旅品牌线上平台曝光量,扩大线上宣传引流覆盖面;发动文旅推荐官、网络达人等力量,宣传我州文体旅资源。

三是抓好引客入州。充分发挥旅游联盟、涉旅企业、旅游协会等作用,落实好各类优惠活动、引客奖励政策,吸引游客到我州旅游,拉动住宿、餐饮等消费联手省内和周边旅游热门城市,推动旅行社、景区开展合作,强化客源互推互送。借助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惠州市、州驻外办事处等力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到我州疗养度假。

三、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优质文化旅游环境

一是完善服务设施。指导景区优化旅游交通线路。健全完善旅游景区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设施设备。加快引进高端酒店品牌入驻,丰富优质住宿产品供给。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培训、技能大赛等方式,增强文旅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五星级饭店等涉外酒店的餐饮和接待服务品质。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推动实施“AI游黔西南”项目。

三是深化市场整治。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旅游集散地、旅行社、旅游购物场所等领域执法检查,深入整治旅游购物乱象等问题,从严从重打击整治旅游市场“黑社”“黑车”“黑导”“不合理低价游”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四、深挖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全州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服务效能。

二是推出文化艺术精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注重文艺作品创新,力争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

三是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紧扣文化特色,组织开展“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晴隆彝族火把节、册亨布依文化年等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四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用心记录、用脚丈量,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抓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编纂出版《黔西南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集萃》《黔西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谱》。

五、铸牢赛事品牌,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一是完善健身设施。推进健身步道、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示范、小型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社区健身路径和3人制篮球场、国球进社区进公园等项目。

二是丰富健身活动。大力开展“三大球”“三小球”、路跑、垂钓、太极拳、攀岩、健身广场舞、骑行等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办好“万峰林马拉松”系列赛事和万峰湖野钓大奖赛等品牌赛事。

六是完善广电设施,提升广电安播保障能力

一是夯实广电基础。加快推进实施监测监管平台升级改造项目,保障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安全稳定运行。加快实施贵州地方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工程。

二是筑牢安播防线。强化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推进重保期各项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保护工作。

三是深化主题宣传。充分运用广电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广泛宣传全州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举措和成效,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