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路跑产业发展改革试点研究

【字体:  【打印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为大力推动路跑等相关体育产业发展构建了政策保障体系。近年来,黔西南州充分发挥“四季康养之都”生态气候优势,依托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平台,找准自身定位,研究出台《黔西南州路跑产业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黔西南州路跑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措施,统筹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发展以“万峰林马拉松”为龙头的路跑产业。

但黔西南州路跑产业发展刚起步,与州外成熟的路跑产业相比,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消费引领、服务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离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亟待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产业配套不完善。目前,全州虽有3条跑道适合开展路跑赛事活动,但受赛道里程、宽度、企业办赛资质等因素制约,尚不能完全满足举办A类(全马)等大规模赛事条件。如,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全长21.0975公里,受坡度影响,最高只能举办B类(半马)赛事,安龙招堤景区荷花赛道和贞丰县三岔河彩虹跑道全程仅13.5公里和5公里,仅能满足举办健康跑、欢乐跑等赛事活动条件。同时,周边停车场、移动公厕、喷淋设备、医疗救援、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过程中,尚不能全方位满足赛事和游客的需求。

二是赛事运营经验不足。黔西南州路跑赛事由万峰林旅游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但在路跑赛事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路跑赛事开发、经营、管理经验,举办大型赛事需与第三方合作经营。贞丰三岔河景区彩虹跑道、安龙招堤景区荷花赛道目前仅仅靠政府或部门组织开展路跑赛事活动,没有形成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同时,教练员、裁判员等路跑专业人才紧缺,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是赛事知名度不高。“万峰林马拉松”品牌赛事刚起步,受到赛事规模等因素影响,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够高,对路跑爱好者的吸引力不足,除半程马拉松外,仅开发媒体跑、团体跑、行业跑等小型赛事,且赛事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很难吸引更多路跑爱好者参加。

四是配套消费动能不够。黔西南州路跑产业主要依赖于马拉松赛事,赛道周边布局的农土特产、民族服饰、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属于小众消费,市场潜力小,缺乏温泉、民宿、医药(运动康复)、白酒(贵州醇)等大宗产品,缺乏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路跑赛事以本地各行业组织的团体跑为主,属娱乐性体验,缺乏消费潜力。

为加快推动路跑产业发展改革试点,带动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赛道及周边设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配齐配全移动公厕、喷淋设备、医疗救援等设施。同时,对赛道进行智慧化改造,提升赛道的专业性和观赏性。鼓励和支持各类住宿业态发展,如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露营基地等,为参赛者和游客提供多元化住宿选择,提高住宿保障能力。

二是加快市场运作。加快成立混合制有限公司,引进具有丰富赛事运营的公司和专业技术人才,专门从事路跑赛事活动运营管理,从根本上推动路跑市场化运作。

三是扩大赛事规模。举办大型马拉松赛事,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路跑产业。同时,助康养、峰会、文化等载体,开发山地越野跑、越野障碍赛等特色赛事,延伸“路跑+”产业链,丰富赛事产品供给,提升路跑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赛事吸引力。

四是拉动文旅消费。充分发挥黔西南州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布局培育露营、乡村民宿、温泉酒店、森林康养、运动康复(中医药)等业态,完善周边产业配套,吸引国际跑团、跑者参赛,增加留宿过夜容量,拉动旅游市场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