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2024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字体:  【打印内容】

2024年,州文体广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八届六次全会等精神聚焦“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城市定位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守正笃行、久久为功,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推动文体广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优服务增效能,深化文化旅游服务供给。一是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成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10个,完成1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开展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建成晴隆县、兴仁市城市主题书房,打造“网红”城市人文新景观。提质改造旅游厕所10座以上,提升公共旅游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聚焦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推动举办广场舞展演、全民阅读推广、送文化下基层等示范性活动,开展贞丰“二月二”苗族走亲节、望谟“三月三”民族文化节、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册亨中华布依文化年等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参与度。三是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开展民族原创歌曲征集暨演唱大赛、民族原创舞蹈大赛。创作《万峰林振兴之路》《红色放歌—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州的故事》《贵州汉代文物》《中国精英》等文艺作品。编纂出版《黔西南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集萃》《黔西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谱》、乾隆《南笼府志》(点校),讲好黔西南故事。

二、铸品牌创特色,夯实体育事业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实施农体工程器材维护更新项目10个、社区健身路径工程或3人制篮球场项目20个。推进普安县、晴隆县老年公共体育设施改扩建项目。推动兴仁市、普安县2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指导兴义市建设“跑者之家”训练基地。二是深耕户外运动品牌。持续举办“1+3+N”万峰林马拉松、万峰湖野钓等特色赛事,办好环万峰林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安龙笃山国际攀岩比赛、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黔西南州“两杯一联”足球赛等体育品牌赛事,实现“以赛促健、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销、以赛促产、以赛促兴”,促进体育休闲消费和文体旅康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全民健身提升。大力开展“三大球”“三小球”和路跑、骑行、游泳、登山、广场舞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广普及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等民俗民间项目。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三、严监管促规范,推动广电事业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统筹谋划州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广电传媒监管。持续抓好广播电视传媒监管工作,引导广播电视行业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制度。三是提升广电服务水平。加大广电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广电管理、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

四、强基础促发展全力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紧扣“两大提升”,实施“四大行动”,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进程,力争实现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8%、10%、2%以上。一是推动旅游业态升级。积极指导兴义万峰林景区5A创建工作,力争完成创建验收。加快义龙云屯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程,力争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评价,被列为创建单位。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兴义万峰林智慧文旅创5A景区提质升级配套建设—酒店项目、兴仁大酒店提质扩容建设、安龙县招堤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质量等级评定,新增等级民宿20个、等级旅游村寨8个。二是加强产业招商引资。加大文体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要素,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全年分批谋划文化旅游项目60个以上,力争完成到位资金8亿元。三是加大项目盘活力度。推动安龙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景区、兴仁放马坪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个项目盘活工作取得成效。四是打好文旅宣传推介“组合拳”。办好全省旅发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赴重要客源地城市,大力开展线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扩大“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文旅品牌知名度;拓宽线上文旅宣传推广矩阵,精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线上宣传平台,多渠道、精准化开展线上营销宣传。

五、抓队伍强保障,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稳步推进文化人才专项工作,选派(或培养)文化工作者100名,为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锻造公共文化队伍。组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文化文艺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开展送文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一步丰富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各类文化人才培训班,提升各类文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对业余文艺团队开展舞蹈、器乐、声乐、布依八音等文化艺术培训。三是培育体育人才队伍。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00名。组织开展各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120人次,夯实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开展后备运动员选拔300人,充实青少年运动员队伍。四是加大旅游从业培训力度。举办景区、酒店、餐饮等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人才;选拔、引进专业旅游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采取“挂职”“交流”等方式引进优秀“中层”干部参与运营管理;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到运营管理水平先进的地方进行交流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