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铸家风 平凡写大爱——记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杨伦建家庭
在兴义市,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是四次赴中东维和、亲手排除千枚爆炸物的一等功臣,妻子是用柔弱肩膀扛起家国担当的贤内助,他们用互敬互爱、无私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动人篇章,他们就是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杨伦建家庭。

在杨伦建家,一枚沉甸甸的一等功勋章,记录着杨伦建12年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曾四次赴中东地区参加维和行动,亲手排除和销毁地雷、子母弹、航弹等各类爆炸物1000余枚(发),组织排除地雷等各种爆炸物2500余枚(发),荣获执行联合国国际维和任务一等功,受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接见,为祖国和人民争得国际荣誉。
“以前和战友每次出任务时,常会说一句玩笑话,这顿吃饱点,吃完这顿不晓得还有没有下一顿。”看似简单的调侃,背后却诉说着无尽的辛酸,执行维和任务就是上战场,与之打交道的就是地雷和炸弹,曾无数次,杨伦建看到炸弹在眼前爆炸,队友在面前受伤甚至牺牲。
“有一次女儿生病了,在医院看到穿军装的,就跑过去叫爸爸。”杨伦建在部队的时候,瘦小的徐艳芬一个人扛起了照顾老人、小孩的责任,如今回忆起,她的眼泪还是会湿润眼眶。
四次赴中东执行维和任务,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去年还去医院进行手术,取下了残留在腿上的一片弹片。

2011年4月,杨伦建转业回到兴义,并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这位排雷英雄脱下军装后,依然保持着部队的生活作息习惯,并用军人的标准来开展工作,继续在平凡生活中绽放光芒。
“排雷要精准,脱贫更要精准,只有精准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杨伦建说。2015年,在组织的安排下,杨伦建负责帮扶白碗窑镇的贫困户陈金华一家,在脱贫帮扶工作中,他认真倾听贫困户的想法、诉求,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用军人精神鼓励贫困户拓宽脱贫路子,增强脱贫信心。
2016年,在杨伦建的帮助下,陈金华申请到了5万元特惠贷,除耕种自家6亩承包地外,另外租地3亩,种植五谷、魔芋、核桃等农作物。还充分利用“特惠贷”资金,养殖了4头牛、2匹马、8头猪,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了家庭收入。农忙闲暇之余,他还帮助联系陈金华夫妇在附近做零工增加收入。同时,考虑到陈金华的儿子会开车,于是帮他在兴义城区一家连锁超市找了一份月工资3000余元的货品配送工作。2017年12月,陈金华家实现了脱贫。
从“维和尖兵”变身“脱贫战士”。他通过“种养结合+务工增收”帮扶模式,帮助陈金华家脱了贫,并在城里买房过上了好日子。2018年,他荣获“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一转眼,十年过去,杨伦建依然还在帮扶陈金华一家,他们之间已经从干群关系,转变成了亲人。
“他从2015年开始帮扶我家,我们家最初的年人均收入也就五六千块钱,最近每年能赚到一万四五千块钱。”陈金华介绍,现在逢年过节,他们都还在互相走动,家里有什么困难,杨伦建都会主动地帮助解决。

此外,因为长期从事扫雷排爆工作,杨伦建患上了爆震性耳聋,加上长期大量的锻炼,导致膝关节半月板三度损伤,因此,单位考虑到他的实际,为他安排了食堂管理的工作。
2020年疫情防控中,杨伦建主动承担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机关食堂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晚,全面做好体温监测、单位办公场所和食堂的消杀等工作,早中晚各一次。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危难面前就应该冲锋在前。”杨伦建表示。
疫情发生之初,为了防止人流活动多交叉感染,杨伦建主动提出为单位和食堂统一采购办公必需品和食堂的所有食材,每天穿越大街小巷去采购货品,从不抱怨。
“他工作当中都是认真负责的,做好了领导安排给他的业务工作,确实在他的身上展现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那种优秀的风采,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闪光点。”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员罗君坤说。
杨伦建退伍后,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妻子徐艳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主动担起责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修会计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出纳人员。
“全家靠他一个人,经济不太宽裕,我就想自己也承担一点,不拖他后腿,一家人就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徐艳芬说。
“她虽然是自学的会计,但是业务能力一点都不输现在的年轻人,把公司分配的每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很优秀。”兴义信恒城投公司财务部副经理黄辰介绍。

孝敬父母,帮助邻里,杨伦建以亲身实践诠释了亲情与责任的重要性。
“寨邻对杨伦建的评价都很好,哪家有什么事,他都去帮忙,反正和寨邻老幼相处得很融洽。”邻居刘远国说。
在这个家庭,好家风代代相传。女儿杨朝睿不仅学业优异,还经常帮助同学答疑解惑。
“杨朝睿作为班长,不仅能高效完成班级事务,而且能帮助同学解决难题,获评了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她刻苦钻研,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州级技能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成绩稳居年级前列,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家庭,培育出的优秀品格,也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兴义职校教师、杨朝睿班主任苏丽说。
“平常爸爸跟我讲他在部队里面的事情,还有平常他在生活中对别人的帮助,我感触很深,就想像他一样,所以我也会帮助同学还有弱势群体。”杨朝睿说。
从国际维和战场到脱贫攻坚一线,从军功章的荣耀到柴米油盐的平淡,杨伦建家庭用忠诚与爱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正如他们家客厅挂着的家训——“家和万事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家庭的生动缩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注脚。(王成凤 张懿 田太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