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探索“1+2+N”诉调联动模式精准靶向化解消费痛点难题

【字体:  【打印内容】

近年来,黔西南州充分学习借鉴和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新时期消费纠纷焦点问题和维权痛点难题,探索运用“1+2+N”诉调联动处理机制,积极回应消费者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消费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

一是建好“1个平台”畅通维权渠道。按照延伸消费维权工作触角,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效能改革要求,加强“一会两站”(消费者协会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以“一会两站”为平台,持之以恒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动与司法调解有效衔接。2016年以来,先后打造“一会两站”精品会站示范点14个,重建消费者协会分会65个,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65个,将116名“一会两站”工作人员纳入了人民调解员队伍,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41.62万元,进一步健全了基层维权体系,增强了基层解纷能力,推动了消费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二是用好“2项资源”完善多元调处。坚持把非诉讼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借助新时期人民调解和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这两项优质司法资源,实现消费纠纷调处多元联动。成立黔西南州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先后入驻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贵州省黔西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切实提升了消协组织调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发挥了多元解纷和司法领域诉前调解、诉源治理、执源治理的联动作用。2022年以来,黔西南州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的5个案情复杂、涉案金额相对较大、调处后可能出现履行困难的消费纠纷案件,向兴义市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裁定确认金额16.31万元。

三是打好“N+组合拳”发挥叠加效应。以问题为导向,直面消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综合运用“N+”维权“工具箱”,提高纠纷解决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约谈点评促维权。先后组织约谈、点评餐饮、装修、培训、房开、物业等企业60余家,督促企业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一责任人责任,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60余万元。信息公示正向引导。开展公开征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线索、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发布投诉分析报告、公布约谈点评信息、发出消费提示(警示)等活动,累计发出各类投诉信息公示310余条,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消费者诉讼。成立了黔西南州消费者权益保护律师团,先后参与消费纠纷调处63件、接受消费者咨询120余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