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贵州兴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字体:  【打印内容】

高标准农田是指农业生态条件良好,土壤营养价值全面实现,集中连片生产农业生产设施比较完善,机电配套,生态环境良好,抗灾害能力较强,与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型的高产稳产农田,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基础保障。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作用

高标准农田对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满足粮食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加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实现耕地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及保障农民增收等目标。

1、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标准农田的集中连片建设,既能为推广绿色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规模化高标准农田来代替零散耕地,对提升农业规模效应、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使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2、推进“三农”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

大国小农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小农户的抗灾减灾能力,推动其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兴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化发展现状

1、兴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兴仁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共涉及本市的17个乡镇、137个自然村。主要工程建设内容是对落后农田进行整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田间道路的维护和修建,构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范围主要以坝区15。以下集中连片地区、村寨周围以及全市主要交通干道沿线为主,土地整治区域按照田程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设标准,进一步改善农田耕地质量。

2022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后,兴仁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坚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改革,推动农业增产增效。现阶段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超过了23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超过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完成土地整理的农田面积超过1.8万亩,总投资超过21亿元。

2、兴仁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兴仁市在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高品质农业机械设备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减轻农业生产强度,大大缩短农业劳作环节。全市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机耕作业服务专业户1600多个,农机维修服务点55个,农机销售服务企业100个。

各种农机服务组织逐渐兴起,给兴仁市农业生产带来发展机遇。为了降低农业劳作强度,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紧缺问题,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推广应用联合收获季,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收获、输送、脱粒等诸多工作。高性能的水稻联合收获机每小时可收获水稻8亩,每天作业时间10 h,可以替代20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联合收割机作业能够大大减少水稻颗粒破碎,同时秸秆还田改善农田质量、培肥地力,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收获技术还能达到节本增效、降低经济损失的作用。水稻联合收获比人工收获减少损失5%以上,相当于每亩增收水稻20 kg,折合人民币超过60元。综合计算,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每亩节省开支150元。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兴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1、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聚焦关键薄弱环节,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械化种植、土地深翻、高效植保、谷物烘干、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薄弱环节。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平台,严格按照“宜机化”要求,建设田间道路(机耕路)和进行土地平整;将粮食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2、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根据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要求,逐渐扩大农机装备补贴范围,重点加大对排灌、植保、秸秆烘干、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急需机械的资金补贴力度,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示范推广大马力、高性能、绿色环保的复式新装备,逐步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飞机等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工作。

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加大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农机有效匹配,开展自动化农机作业,推进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的自动化操作。此外,依托农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农机设备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3、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与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基层地区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构建农业联合生产主体,实现农机高效共享、互利共赢。

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扶持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主体。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农业机械、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积极探索大型农机抵押贷款,鼓励各地选择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机具开展农机保险试点。

4、积极推进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围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实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已创建成功的县(区)要巩固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围绕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机化队伍建设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

5、努力实现农机装备产业从无到有

依托兴仁市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需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提升农机产品质量和销售水平,打造农机电商平台;依托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建设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实现农机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性进展,切实为服务贵州“三农”产业奠定装备基础。

四.结语

为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需坚守18亿耕地红线,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构建多样化的建设措施,显著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对现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保障现代化机械设备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切实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助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