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优势产业根基 厚植乡村振兴底色

【字体:  【打印内容】

学官社区是晴隆县脐橙产业特色村,也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近年来,学官社区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积极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奋力建设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群众富的和美幸福新学官。

党建领航,组织保障搭台子。坚持把强化两委班子建设作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建好队伍强基。社区党组织书记到惠州大亚湾跟岗锻炼后,结合实际明确了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带就业、抓乡风带民风“三抓三带”思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9人;按照“五个一批”方式培育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名,其他两委成员后备力量7名等。二是赋能增效蓄力。采取擂台比武、学历提升、交流互派等方式,选派1人跨省跟岗,组织2名党员干部参与学历提升,组织30余人次参加省州县三级集中培训,扎实推进“双培养·双提升”行动,切实提升社区干部乡村发展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三是示范建设创优。整合涉农资金2580余万元,因地制宜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全面依托省级示范点带动优势,先后集聚20名省直单位挂职干部、14名专业技术人才、11名县内柑桔专业技术指导员等各方面人才全程参与产业发展。组建300余人的脐橙产业发展服务队,引进同济大学毕业研究生返乡发展脐橙产业,引领1900余名社区群众持续做大做强柑桔产业园,着力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游憩、休闲、科研于一体的“精品园”,2021年荣获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多方领跑,发展产业铺路子。充分发挥“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贵州省著名商标”等殊荣,围绕种植端、品质端、销售端三头并进,着力将脐橙产业发展成兴村强村的主导产业。一是在种植端持续加力。依托省级龙头企业清家果园的强力带动,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品种、基地带动等措施,集中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标准化种植园区1个、育苗繁育基地5个,引进示范企业2个,创建专业合作社13个、种植大户46个,干部带头、群众带动建成规模化果园5000亩,联动周边4个村(社区)示范种植近7000亩,形成户户种果、人人有果的浓厚氛围。同时,对散户种植的脐橙实施林下套种西瓜、黄豆等460亩,推动脐橙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成创新。二是在品质端持续发力。守住本土“马道黄果”历史,依托脐橙老树种的优良品质和特性,通过引种、淘汰、优良单株鉴选等方式引进和培育出清家脐橙、塔罗科血橙、新生系3号椪柑等适宜本土种植的多个新型品种,并统一将其作为主栽品种,进一步提升果树适应性、抗逆性,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三是在销售端持续用力。深入实施地理标志“晴隆脐橙”品牌保护和培育工程,成立了晴隆脐橙协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农交会”“抖音短视频大赛”“晴隆脐橙”农旅系列活动等展销活动,主动对接东西部协作城市、粤港澳地区以及州内城市等授权销售点,组织企业入驻京东、拼多多、一码贵州、抖音等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双线”销售,广泛拓展市场。2023年,通过线下仅售往广东地区的脐橙就达1.45万公斤,电商平台售出脐橙逾20万公斤。

增收领衔,多元联动架梯子。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脐橙产业,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强起来、社区居民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已积累50余万元。一是自营自销解难题。统筹组织镇政府、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三方力量,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实施、农户自愿的原则,在县城20个居民小区、1个大型农贸市场等设立自产自销点,配套建设柑桔交易市场63个商铺,方便市民购买,也破解了销售难题。二是就业增收两不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通过盘活村集体荒山500余亩并流转给公司和门面出租为村集体创收27万元。通过有组织劳务务工,将脐橙产业全链条劳务需求推送给农户,引领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创收,辐射带动社区及周边8个自然村寨1000余人就业。三是入股分红得实惠。通过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200万元入股企业、大户、合作社种植的脐橙产业,由企业负责种植、管理、运营,村集体负责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管,所获收益按照“保底分红+差异化分红”两种形式全部分至村民手里,现已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实现分红250余万元,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暖热了群众心窝。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