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林权改革新举措——林种“换种”:促进安全与发展双赢

【字体:  【打印内容】

在黔西南的青山绿水间,册亨县以其高达73.01%的森林覆盖率,成全州乃至全省的绿色明珠。林业不仅是自然给予册亨人民的馈赠,更是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森林防火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压电线穿越林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悬在册亨人民心头的一把利剑让当地政府和人众忧心忡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册亨县政府携手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及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出了一项创新性的林权改革举措——林种“换种”,以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行动,不仅筑起了一道绿色防火墙,为当地群众铺设了一条增收致富路成功破解了森林防火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难题。

改革背景:安全与发展并重

册亨县,拥有317万亩林地,是国家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杉木、桉树与油茶是主要林木。这些宝贵的林业资源不仅承载着生态保护的使命,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林面积的扩大和林业产业链的延伸,森林防火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特别是高压电线穿越林区,每年因雷暴大风、电线短路以及树木“触电”等原因,引发森林火灾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威胁着森林生态安全,更直接关系到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林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如何保障电力安全的同时,又能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册亨县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题。

改革举措:林种“换种”

面对森林防火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册亨县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创新。经过深入调研,政府决定实施林种“换种”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将高压电力通道走廊内的高杆林木,替换灌木型经济作物。通过全面排查,该县掌握了全县85条10KV、35KV、110KV、500KV长达3000余公里输电线路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换种”的重点区域和具体措施在选择种时,册亨县充分考虑了本地环境气候和土质条件,确定把油茶作为“换种”的林种,并用本地的398类油茶优株及黔育一二三四、盘江油一二三号油茶系列优良品种油茶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有效阻断火势的蔓延,而且册亨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改革举措消除安全隐患,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策略:政企联动与群众参与

林权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精细的规划与高效地执行“换种”工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政府、企业与群众的通力合作。为此,册亨县政府积极与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合作,乡(镇)、县直各部门紧密配合,从法规宣传、资金申报到技术服务,全方位保障“换种”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了政企联动的良好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自建油茶林的农户给予500元至1500元/亩的补贴,用项目实施的则采用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的模式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农户参与林种“换种”。通过召开385次群众会议发放5000多份宣传资料,动员高压电线沿线4000余户群众参与清障换种工作,形成了上下一心、共筑绿色防火墙的良好氛围。

改革成效:安全与经济的双重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册亨县的林种“换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此项改革共到位资金314万元,发放“换种”采伐指标10800立方米,储备“换种”苗木50万余株,采伐电力通道内的高杆林木142公里,完成整地83公里。

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是册亨县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和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一方面,“换种”后电力线路与线下林木保持了安全距离,有效避免了输电线路与林木接触放电引的森林火灾和人畜触电事故,为输电线路安全和林区群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换种”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油茶的种植为沿线群众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他们既可以通过销售油茶果获得经济效益,还能在参与“换种”工作中获得劳务报酬。油茶林还成为了森林火灾的天然隔离带,有效降低了山火危害。这一改革举措,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双赢。

结语:改革之路,未来可期

册亨县的林种“换种”改革,是一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解决了森林防火的难题,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来,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林业经济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册亨这片绿色的土地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黔西南州林业局  张湘梅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