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工信局多措并举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
2024年,州工信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积极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培育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多举措培育企业
(一)着力培育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组织14家企业参加省级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培育,组织2家企业接受省工信厅专家组进行一对一实地辅导。二是共组织8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3家企业进入现场考察,目前待省工信厅进行认定。
(二)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积极联合科技、财政和税务四部门研究推荐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截至目前,我州共有16家企业列入贵州省2023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先进制造业名单,4家企业进入贵州省2024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先进制造业名单(第一批)。
(三)着力培育优质中小企业
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止目前,黔西南州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9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家。
(四)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2024年,共推荐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9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共推荐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4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五)提升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5G薏仁米全产业链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省专项资金。二是印发《关于建立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推动163家(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评估。
(六)推进“电动贵州”建设
制定印发黔西南州《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实施方案》、《黔西南州关于加快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按省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要求抓好“电动贵州”涉及黔西南工作落实,积极宣传“电动贵州”和支持新能源货车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创新基础薄弱。黔西南州大部分产业是依托地方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而来,粗加工产业在我州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产业链条较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低。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缺少高端研发平台,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企业普遍规模小,绝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尚属于产业链低端,部分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依托总部研发或者合作高校,本地化研发活动较少。
三、下步打算
一是积极落实省州重大产业布局部署。全力推动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铝及铝加工产业加快发展,延伸补齐产业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二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大“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不断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等措施进一步培育、挖掘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创造力强的中小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