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铁合金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字体:  【打印内容】

黔西南州铁合金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黔西南州铁合金工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铁合金企业以锰硅合金为主,大部分为半封闭式矿热炉,装机容量为12500KVA至45000KVA不等,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处于全省平均水平,现阶段是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推动铁合金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各项要求,坚持以“安全、环保、节能”为主线,突出运用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升级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举措,不断提升铁合金精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节能、高效、集约、集群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占全州工业的比重逐渐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成效已初步呈现。

黔西南州铁合金企业主要分布在兴义(义龙)、安龙、普安。近年来,部分企业通过积极开展装备升级和提质增效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生产产能和市场竞争力,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如:贵州金源锰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建设33000KVA、45000KVA直流电炉,并被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直流电炉冶炼用电节省约15-18%。贵州必晟矿业通过建设全封闭式矿热炉、配套尾气发电,发电效益为冶炼用电节省了约20%。

   目前,全州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家,建成铁合金总产能120.25万吨,在建产能54万吨。2024年1-5月全州生产铁合金完成产值14.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