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山窝窝里的警务室,有许多故事……
从安龙县城出发,沿着蜿蜒起伏的山区公路一直往东北面开,一个多小时后,便来到龙头大山深处的龙山镇。小镇内房屋错落有致,农田阡陌纵横,北乡河水悠悠,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位于北乡河畔的笃山中心派出所龙山警务室,有3名民警、13名辅警共同守护着小镇的28345名群众,每个村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与山水相伴,和星辰同行,将青春与信仰说给大山听。
“啰嗦”且细心的副所长
王仕峰向村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小镇,民警辅警整装待发,准备到路面检查过往车辆、进村寨开展巡逻走访。
34岁的副所长王仕峰守护小镇近9年,大山早已将他磨出了一身静气——说话不紧不慢,做事不焦不躁,“开车慢一点,小心落石,遇事不要慌,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王仕峰不厌其烦地叮嘱着要去半坡村走访的龙文峰、杨文文和吴贵浩。
“知道啦王所,每天都要讲一遍,越来越‘啰嗦’了。”辅警杨文文打趣地说,每次调解矛盾纠纷,少则一小时,多则半天,王所一定要让双方气顺了,才肯签调解协议。
“是呀,与王所一起工作的这些年,我都变得细心了不少。”一旁的龙文峰跟着附和。
据龙文峰回忆,几个月前,接到肖家桥村的村民报警,称其三岁的儿子小梁在山上走失,村民自发找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找到。王仕峰一行人赶到,已是21时许,天黑透了,还下着小雨,给搜寻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
王仕峰安排警力到可能走失的路段寻找,最后让龙文峰到水库旁再仔细看看,小梁回家要经过那儿。龙文峰也急了,水库村民找了许久都不见人影,他想去更远一点的地方找。
在王仕峰的坚持下,龙文峰不情愿地拿着手电筒走向水库。两小时后,在水库旁的草丛里发现走失的小梁,“还好王所细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龙文峰惭愧地挠了挠头。
耐心送回邻县醉汉、帮助受洪灾的村民搬运物资、为老人找回丢失的现金……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王仕峰的“光荣事迹”,警车在蜿蜒狭窄的村道上行驶,车窗外树木、房屋飞速回退,看不清形状,唯有稍远处的小河、连片的山脉缓慢向后游弋。
以为当警察是“拯救世界”的新警
宋杨阳到村民家走访
今年28岁的民警宋杨阳,大学毕业后通过社招进入笃山中心派出所,守护龙山镇一年多。
“我以为当警察就是拯救世界,结果考上后,发现一直在这个山沟沟里打转。”宋杨阳说,在乡镇工作没有歹徒需要去搏斗,更没有“怪兽”要打,有的只是叮嘱村民骑车要戴头盔、处理过路行人车没油了、调解村里大娘因谁多种了一行辣椒而争吵的小事,有些失落。
遇到去最远的宜拉村、坡利村出警时,来回一趟,不到下午3点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在偏远的山村,零食、泡面都没法买,“那时候,我就发现连自己的肚子都拯救不了。”宋杨阳说。
最让宋杨阳感到挫败的,是第一次处理互殴警情,将双方隔开后,需要带去检查伤势,有一方死活不愿意配合。宋杨阳实在没办法,只能求助所长王鹏。
了解情况、控制当事人、调查取证……王鹏到现场后,十几分钟就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宋杨阳十分佩服,暗下决心要成为像所长一样的民警。
10月9日,纳赖村的两位奶奶因晒谷子争吵了起来,宋杨阳带上2名辅警快速赶到。
让双方冷静下来后,宋杨阳学着所长调解的语气和方法劝导二位老人,最后说服罗奶奶买下她撒过泥土的400余斤稻谷,王奶奶心里仍憋着一股气。
调解成功后,宋杨阳一边装谷子一边开导王奶奶:“远亲不如近邻……”说着就将一袋七十斤的谷子扛上肩,“咔嚓”一声,宋杨阳肩膀传来一阵刺痛,两位老人连忙上前关心,也不怄气了,互相讨论着,让宋杨阳赶紧去医院。
看到两位奶奶和好如初,宋杨阳才恍然大悟,他发现自己想当警察的初心,不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让群众有个说理、出气的地方。
“能找警察的事,哪怕一根针,都不是小事!”宋杨阳笑着说,他终于明白了所长带领他们巡逻看到路上的一块石头,都要下车挪开的“小事情”。
像“管家”一样的警务助理
韦胜忠与民警一起调解家庭纠纷
秋天的龙山镇,烟火气息最是浓郁,习惯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劳作。晨练结束后,竹林村的警务助理韦胜忠拿起宣传手册准备到村里走访。
“我从小在竹林村长大,所以更了解村民情况。”韦胜忠笑着说,之前在钱相派出所从事了11年的辅警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回到家乡当警务助理后,遇到群众咨询户籍问题、反映治安状况,甚至说起家里的烦心事,他都能耐心倾听,一一答疑解惑。
罗某喝了酒爱找人吵架、10岁的小贵喜欢去河边玩、韦大爷是一个人居住,要常去看看……村民有事都爱找韦胜忠,他像个“大管家”一样乐此不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十分热爱这份工作。
“夫妻之间要互相体谅,不要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10月15日16时许,韦某夫妻俩因家庭琐事吵得不可开交,韦胜忠听到吵闹声后,迅速赶到,成功调处了韦某夫妇的矛盾。
村子里像这样的纠纷,韦胜忠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近调解,矛盾纠纷实现了“不出村”。
调解不了的情况也偶尔发生。今年六月,龙山镇的蜂糖李成熟,罗老板有80余亩蜂糖李待出售,买方付了1.3万元的定金后,迟迟不来收果子。
接连下了四天的雨,成熟的蜂糖李开始开裂,买方以这个理由拒绝收购,并让罗老板退还定金。见双方僵持不下,韦胜忠赶忙打电话给王仕峰。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买方同意不用退还定金,罗老板自行售卖蜂糖李,事情才得以解决。
两年来,韦胜忠充分借助人熟、地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成为了治安隐患的“排查员”、乡村平安稳定的“守门员”。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