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 康养之旅 >> 文章内容

历史文化之旅

【字体:  【打印内容】

路线推荐:州博物馆、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刘氏庄园、泥凼何 家大院、鲁屯古镇牌坊群、安龙招堤、南明历史博物馆、明十八先生墓、晴隆二十四道拐


夜郎的疑问”——黔西南州博物馆汉代文物展

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第一站来到黔西南州博物馆。黔西南州博物馆位于兴义市桔山广场民族文化中心二楼,黔西南州博物馆以收藏、研究、 修复、陈列汉代出土文物为主,“夜郎的疑问”以黔西南州文物优势及近年来征集到的精品民间藏品,展出文物涵盖前夜郎、夜郎、后夜郎三个时期,现整个展览分为6个厅,总面积 3300 平方米,展出文物 500 余件(套),类别涵盖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其中珍贵文物100 余件(套)。


地址: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二楼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 9:00 至 17:00

门票:免费(凭本人身份证登记入场)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亿万年前神态各异的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复原后的海生爬行动物生态环境,这些罕见的“地质宝藏”都能在黔西南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里觅得身影,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前来参观,而该博物馆的化石修复体验项目更是广受青少年的热捧。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Museum of XingYi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位于兴义市乌沙镇 324 国道线一侧, 占地面积 5014 平方米。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以提炼主题故事、突出标本展示、满足科普需求为定位,整体陈展空间按照国际惯例设计,打造集“科普+信息+游客+休闲+娱乐”五心合一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包括兴义地区及兴义动物群、海生动物下海的原因及演变历程、海生爬行动物从兴义走向远洋、兴义动物群的生物多样性、兴义动物群与华南其他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关系、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人文特色六个展厅,面向市民免费开放。该馆推出了采集化石残片、制作化石模型、化石修复等沉浸式体 验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让小朋友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小朋友们在体验过程中,感受生命演化的震撼,引发深刻的思考。

地址: 兴义市乌沙镇324 国道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 9:00 至 17:00

门票:免费(凭本人身份证登记入场)


兴义刘氏庄园

兴义刘氏庄园(永康堡),经刘氏家族两朝四代人不断续建,形成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 ,南北长 360 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的庄园,位于兴义城南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为民国初年在贵州政坛显赫一时的督军、 省长刘显世和游击队军司令、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居。2013年3月5 日,兴义刘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忠义祠、花厅、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刘氏庄园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氏庄园是一处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现代建筑,保存如此完整的庄园,在贵州乃至国内已不多见。

地址: 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 9:00 至 17:00

门票:免费(凭本人身份证登记入场)


泥凼何家大院

何应钦故居位于距兴义市区南部4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占地面积3470平方米,建筑面积 1257.42 平方米。主体建筑由正厅、两厢、山门和围墙构成三合大院,附属建筑有碾房、染房、马厩、花鸟房、榨油房、水井等,院内有一棵百年老树“鱼尾癸”供家人观赏小憩,刻有“鱼跃鸢飞”的鱼缸更是平添何家坚定走出大山的志向和决心。兴义何应钦故居是已故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先生的出生成长的地方。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和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故居既包函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何应钦先生非同寻常的一生,是在兴义了解近现代历史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

地址:兴义市泥凼镇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 9:00 至 17:00

门票:免费(凭本人身份证登记入场)


鲁屯古镇牌坊群

鲁屯古镇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东北部,属于义龙新区范围, 鲁屯是明清时期军事政治的中心,当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平南部(今日西部)之乱,命军南征,战事平息后,将南征的几十万部队就地留守在云南和贵州,军转民,在当地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屯堡文化”。 古镇至今有600余年历史,镇内有古牌坊群,这些牌坊均为四柱三楼三门式,铆榫结合,因而坊座坚稳,坊体牢固。鲁屯古镇里曾经有4座古牌坊,可惜后来被毁了一座,现存的分别是建于道光十八年(1839年) “李汝兰之母百岁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1846 年) “李锦章百岁坊”,建于道光十九年(1840年)“黄健勋之母李氏节孝坊”, 这不仅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见证人,也是黔西南地区“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


地址:义龙新区鲁屯镇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

门票:免费


安龙招堤

招堤位于安龙古城东北角,系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之一。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安笼镇游击招国遴为根治水患, 保护城垣,亲自率领工匠在此砌筑石堤一道,后人为纪念他的善举,故将此堤取名“招堤”。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兴义知府张锳又将招堤加高五尺,并在大堤北面海子广种荷花,形成垂柳夹岸、荷花十里的美丽画卷。

张锳之子,晚清重臣、近代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曾在安龙度过少年时代。他11岁时,在招堤西侧金星山的半山亭中,一气写下 790 余言的《半山亭记》, 被誉为“神童”。半山亭的石壁上,至今还镌刻着张之洞当年写下的这篇美文;在荷花簇拥的绿柳丛中,矗立着清嘉庆年间布依族起义巾帼英雄王囊仙的铜像;而建在绿海子南岸的王宪章将军园,则是纪念从安龙走出武昌首义副总指挥、中国第一个苗族将军王宪章。

高洁、清纯的十里荷花,永远是招堤风景名胜区的灵魂。从清初种下以后,历经300年的风风雨雨。一直这样红红白白地盛开,也一直为历代游人所喜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今的安龙招堤, 已成为贵州高原最大的赏荷避暑胜地。每逢盛夏时节,荷花竞相绽放,喜迎四面八方的游人。曲桥彩亭浮于花海之上,各色鱼儿戏于莲叶之下, 清风徐来,暗香浮动,游人漫步桥上亭中,或观鱼,或赏荷,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仙境。

地点:安龙县顺城街

开放时间:08:00-18:00(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门票:15 元人民币


南明历史博物馆

南明故都位于贵州省安龙县新安镇。明亡以后,明朝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和地方官吏,纷纷拥立明朝的藩王建立政权,以作为抗清的号召。 1644年10月14 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联合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以及旧臣吕大器、方以智、金堡、吴贞毓等人于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帝位,建立“永历”政权。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迁至安龙,在此建立陪都。现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南明行宫, 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主体建筑物6栋,分为正殿, 左、右朝房,钟、鼓楼,门楼等,共有两块庭院。博物馆由南明历史文化展厅、安龙历史文化展厅一、安龙历史文化展厅二、游客服务中心几个大展厅组成。分别展示了发生在安龙的南明历史文化、安龙历史文化及精品文物展、安龙民俗文化等,现有藏品 553 件/套、珍贵文物 85 件/套。

地点:安龙县新安镇

开放时间:08:00-18:00(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门票:10 元人民币


明十八先生墓

安龙十八先生墓坐落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城西北隅天榜山下,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54年4月8日,拥戴永历帝、力主抗清复明的吴贞毓、郑允元等十八位朝廷重臣,因不满大西军首领孙可望专横跋扈、篡权夺位,为孙可望所害,上演了一幕感慨苍凉、异代同悲的历史壮剧。

十八先生的铮铮铁骨,高风亮节,以及他们不为奸活宁为忠瘁的民族精神和气概为后人所仰慕。他们遇难后不久,人们便为他们修墓建祠。历代不少名人贤士特来此凭吊,并留下大量题词,使这里成为贵州西南部名人磨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国仅存的一处南明历史文化遗迹。

地点:安龙县

开放时间:08:00-18:00(全天);(1月1 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门票:10 元人民币


晴隆二十四道拐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全称贵州晴隆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由二十四道拐公路、观景台、安南古城、美军加油站、马帮山寨、史迪威小镇等组成。其中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景区核心部分,雄奇险峻,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标志路段,全长4公里,宽6米,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倾角60度。抗战期间,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是中美军民团结抗战的象征,被誉为抗战的生命线。

地点:晴隆县

开放时间:08:00-18:00(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门票:60 元人民币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