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10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省生态环境厅:
民建界提出的《关于贵州省乡镇环境整治的提案》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建议采纳情况
(一)关于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方面。我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五有”目标要求,着力从“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活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方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和思想道德教育1万余场(次),受众人数近百万人(次)。用活公共服务资源结合党员“双报到”制度,形成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群众、社会公益组织三方参与、三方联动、三方提升的志愿服务局面,依托线上线下志愿服务队伍18000余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4万余个、志愿服务28余万次。“语相通.心相同”“微光公益”“益起捡跑”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受到群众好评。
(二)关于优化方法,完善机制方面。一是强化考核。州文明委与州直各部门、各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文明网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进行管理和考核。建立举报、督办、回访、通报等机制,督促指导全州出台倡导性标准8个。二是建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结合“文明网”特点,努力盘活区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分析、研判,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三是探索延伸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全州1291个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实行全覆盖系统备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和贞丰县丰茂街道纳山村获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归类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农村权力运行机制,完成367个“为民便民安民”示范社区创建,其中模范社区3个,优秀村(社区)22个,合格村(社区)362个。推广建立乡风文明积分超市644个,拟定宣发《“参与文明积分 促进基层善治”倡议书》,兑换物资110余万元,持续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满意度,引导群众提升基层善治水平。
(三)关于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方面。一是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印发年度工作方案,将文明行动纳入州委重点工作进行推动。州委常委会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工作情况汇报,两次召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工作推进会,州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要求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狠抓工作落实,补齐问题短板实现增比进位。二是充实力量。充实调整文明委成员单位,从重点行业部门抽派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业务水平。三是全面督导。结合“十大专项行动”推进情况,按照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督单、一事一督办要求,强化日常督查和过程管理,帮助指导推动基层解决“硬骨头”和“老大难”问题。四是抓实整改。对5000余个问题开展举一反三整改,整改率100%。开设“文明创建随手拍”小程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共收集解决群众举报问题57个。全州各县(市)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窗口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四)关于营造氛围,强化作风方面。召开《黔西南州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主题新闻发布会,建立举报、督办、回访、通报等机制,督促指导8县(市)出台倡导性标准8个,以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60余次,张贴移风易俗内容及举报电话的宣传海报2万余张,宣传标语横幅2万余条(幅),召开院坝会11000余次,出动流动宣传车1300余辆次,村村通喇叭宣传6万余次,发放倡议书等资料8万余份(册),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30余万份。大力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劝导260余例违规操办酒席行为,批评教育600余人。在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排查处理高价彩礼、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21条。
(五)关于建立“大城管”工作格局方面。我州中心城市兴义市已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履行城市综合管理有关职责。下步将推动各县(市)借鉴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多部门共同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格局,形成高位指挥、高位组织、高位协调的城市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制约城市管理工作顺畅开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州将认真采纳并持续深化提案中所提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巩固提升黔西南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一是构筑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针对我州实际,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
二是深化文明创建。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按照“14536”工作机制,弘扬先进文化,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寓教于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生活品味。把先进典型评选作为弘扬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气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扎实推进持续开展好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三是倡树文明新风。统筹指导全州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加强对基层的督促指导,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常态开展工作督导,有效遏制,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低俗婚闹(表演)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以移风易俗促长效建设,不断激发文明新风尚。
四是持续强化宣传。加强纵向横向的沟通与协调,强化对工作的整体宣传策划,有效展现全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亮点和生动实践,发现研究解决基层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现、挖掘、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有效有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8日
(附注:公开)
(联系人:姚青,联系电话:3235045)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