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65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省卫生健康委:
罗春红代表提出的《关于将黔西南州作为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先行区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十四五”以来,黔西南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国发2号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文教兴州、产业强州、和谐稳州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了“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以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的创新之路。
罗春红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议:“将黔西南州作为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先行区,其中兴义万峰林作为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核心区”。理由非常充分,是非常可行和十分必要的。就“将黔西南州作为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破题先行区”的建议而言,黔西南已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顺应战略导向大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康养服务,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践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紧扣时代演进局势。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形势日趋严峻,以及由于疫情产生的社会压力,人们维护身心健康的需求显著增强,康养产业体系化发展迎来巨大市场机遇。黔西南气候养颜、空气养肺、百花养眼、美食养胃、山水养性、运动养康、休闲养神、人文养心,能满足人们多层面、全方位的康养需求,发展全链条、全环节、全产业的“大康养”“大健康”,潜力巨大、前景无限、正当其时。深化产业融合态势。在社会消费市场活力不足的当下,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推动“康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保健等康养重点领域产品供给,通过有序提升基础业态、加快发展关联业态、创新拓展衍生业态构建可持续、可循环、可拓展的康养产业生态体系,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加速聚集,有利于突破政府投资能力不足、社会投资动力不够、消费市场动能不强等瓶颈制约,有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体制机制逐步健全。2023年1月6日,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要求要充分发挥“天文”“地文”“人文”比较优势,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总体目标,坚持“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遵循“上争”“外引”“内聚”发展路径,深入提炼“加油”文化内涵,聚焦“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保健”五大业态,举全州之力,将黔西南打造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康养产品供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2023年3月3日,《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州委办字〔2023〕8号),对各项目标任务、各部门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2023年12月29日,《关于将“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作为黔西南州城市定位》的提案经黔西南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三是比较优势突出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文”环境。黔西南地处北纬25度黄金气候生态带,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属全球少有的低纬度、中高海拔气候完美结合的典型区域。黔西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均日照1445.7小时,年均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307.7毫米,空气指数优良天数占比100%,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大于3000个,是天然的“大氧吧”“大空调”。不高不低的纬度、不冷不热的温度、不潮不燥的湿度,造就了十分有利于人体机能运转与调节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人类长期居住和康养。拥有奇伟瑰丽的“地文”胜境。黔西南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奇峰、飞瀑、峡谷、溶洞、天坑、地漏等喀斯特景观比比皆是、处处成景。州境内有国家A级景区49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州府所在地兴义市方圆25公里内分布着7个国家4A级景区,形成“一城七景”的独有优势。202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上,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拥有源远厚重的“人文”意境。黔西南是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成长之地,张之洞自四岁起随其父张锳在原兴义府(今黔西南州安龙县)生活了十余年,直至18岁。可以说,兴义府生活期间,是张之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兴义府是张之洞人生理念、学问养成的启蒙地。黔西南是“加油文化”发源地,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解决读书人的灯油问题,张之洞之父张锳从自己的俸禄里省出一部分银两来购买桐油,为挑灯夜读的学子添加灯油。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沉淀,“知府添灯油”这个历史典故逐渐演化成精神特质为“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主要内涵为“恪守正道、求真务实、知行合一、锲而不舍、行稳致远”的“加油文化”,赓续传承至今。
四是业态培育成效显著。文化旅游方面,黔西南深度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深入实施旅游产业“两大提升”和“四大行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十八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峰林布依景区基本建成,已对外开放。兴义万峰林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申报景观质量评审,预计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贞丰北盘江大峡谷、册亨万重山获批国家4A级景区,兴义阳光谷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贞丰三岔河露营基地获批自驾车旅居车4C营地,兴义马岭河夜间消费集聚区获批省级文化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兴义纳具和园获批省级体育旅游示范点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单位。休闲度假方面,黔西南围绕旅居养老、旅居地产、精品民宿、主题客栈、特色农家乐等领域,推动休闲度假业态提质升级。2023年贵州省民宿产业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西部民宿产业发展联席会发布《兴义万峰林共识》。云屯沐云温泉酒店、兴仁马家屯山野森林营地、安龙山地户外运动公园悬崖酒店、册亨坡鼐民宿改造、望谟圣境峰生态露营地等休闲度假项目建成投用。拥有星级以上酒店12家、全国甲级民宿2家、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235家,民宿产业年产值近3亿元。户外运动方面,六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办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转化,以“路跑产业”为引领的户外运动业态蓬勃发展。2023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暨世界名山对话、贵州省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产品展、贵州省文体旅产业招商引才大会等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成功召开。2023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2023中国“传奇”挑战赛、2023中国·安龙笃山国际攀岩周、2023环万峰林国际山地自行车赛成功举办。2024年,以警察、律师、通信、情侣为主题的马拉松路跑赛事精彩纷呈,来自新加坡、德国、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跑者参加的国际A1类赛事——2024万峰林马拉松赛圆满成功。食品药品方面,11家规上医药制造企业中,中医药企业达6家,占比超过50%。以中药饮片、苗药贴剂为特色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精深加工体系初步构建完成。贵州云峰药业从中药材附子中分离出的新药GD-N1702已申报临床。贵州德良方药业研发的柏花草胶囊和益肾养元颗粒,获批中药新药、全国独家产品、国家发明专利OTC产品。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产品“六味祛风活络膏”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发明专利,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2023年,黔西南州中医药产业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医疗保健方面,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扩建、州中医院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持续加大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支持力度。黔西南州26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已有20家设立老年病专科,老年医学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成效显著。已探明拥有温泉资源的县(市)占比达75%,云屯沐云温泉酒店、义龙栖梦泽温泉酒店、普安森林温泉酒店、兴仁帝贝温泉酒店等一批温泉康养基地建成投用,以温泉产品为核心的“温泉+中医+药膳”康养保健体系逐步健全。
五是产业要素基本齐备。餐饮方面,黔西南地方美食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上好的生态食材、地道的烹饪技艺,造就了以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安龙凉剪粉、贞丰布依灰棕等为代表的“舌尖上的黔西南”。境内矿泉资源富集,各类矿泉水点近20个,为天然饮用水,酱香酒、糯米酒、薏仁酒、刺梨酒等佳酿的生产制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本底,以“贵州醇”为代表的地方名酒享誉省内外。住宿方面,黔西南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单位91家,星级以上酒店12家,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235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80家,共有客房5万余间,床位8万余张。以风兮半山客栈、书岛民宿等为代表的万峰林精品民宿集群,是全省民宿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贵州醇蘑菇酒店,云屯星空野奢酒店、沐云温泉酒店等为代表的主题酒店,长期处于一房难求的火爆状态。交通方面,由高速、铁路、机场、航道以及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共同构建的五位一体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2025年盘兴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助推高速联通城市、高铁沿线城市、航空连接城市、航道周边城市成为黔西南康养潜在客源地,康养产业市场版图将得到全面扩张。主体方面,始终坚持“内聚”“外引”相结合,一方面,紧盯州内企业培育,不断加大深入企业调研的密度与频次,倾听企业声音,通过有效利用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帮助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梳困解难,激发主体培育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项目建设、基地培育、运营管理、宣传推介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以本土企业合作需求为导向,精心谋划一批招商项目,采用平台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外精准招商,强化主体培育的外力支持。引流方面,持续拓展以“加油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人文资源的内涵和外沿,有机结合气候、地理、景观、产业等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武汉)等平台,针对重点目标客源市场开展精准推介。同时,黔西南致力于创新会议带动、保健引动、工会联动、医保促动、保险牵动、接待互动等方式丰富引流渠道,积极探索通过授牌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康养名医、康养名食、康养名药等方式,提升康养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增强整体竞争力。
六是配套政策支撑有力。为明确康养产业在业态培育、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组织保障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黔西南印发了《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包含由101个重点项目组成的《黔西南州康养产业项目清单》、由33个康养基地(消费集聚区)组成的《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基地(消费集聚区)清单》以及由102个重点企业组成的《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培育企业清单》,“三张清单”以“上争”“外引”“内聚”为抓手,按照动态调整机制逐年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为黔西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指引和有力的项目、平台、主体支撑。
就“将兴义万峰林作为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核心区”的建议而言,万峰林已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万峰林景区位于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是贵州省“9+2+2”特异性旅游资源和“黄小西吃晚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黔西南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性景区,对贵州康养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万峰林由成千上万座锥状喀斯特奇峰交织叠加而成,雄奇的峰峦绵延起伏,旖旎的纳灰河穿流而过,河两岸多彩田园星罗棋布,田间散落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纳灰村,形成了一幅山水田园人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绝美画卷。目前,万峰林景区聚焦资源、客源、服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初步打造形成自然风光秀美、餐饮特色突出、民宿优势突显、基础配套完备、服务优质高效、业态多样独特、赛事活动丰富、乡愁氛围浓厚的多元化复合型景区,备受省内外游客青睐。2024年,万峰林景区预计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验收。
综上所述,黔西南聚力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大人文观、大融合观、大时代观,是顺应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的政治考量,契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战略选择。
将黔西南州作为贵州省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先行区,将兴义万峰林作为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破题示范核心区,能进一步坚定全省各市(州)发展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能给各市(州)提供可启发、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康养到贵州”品牌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同时,有助于黔西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助于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8日
(附注:公开)
(联系人:陈翱鹏;联系电话:18008592106)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