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发布 >> 黔西南发布 >> 文章内容

黔西南州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字体:  【打印内容】


5月19日,黔西南州2025年一季度项目建设及投资消费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州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黔西南州发展改革委、州商务局、州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经济运行“开门红”成果、项目建设举措、促消费政策及文旅赛事效应等热点问题作详细介绍。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顺利实现“开门红”。


投资“稳”字当头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5年以来,黔西南州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头号工程”,通过强化“5+3”工作机制、滚动更新“三张清单”、优化要素保障等举措,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从投资结构看,二产、三产成为主要拉动力:二产投资占比48.7%、增长42.8%,三产投资占比50%、增长6.9%;民间投资表现亮眼,兴仁市年产60Kt高纯锰项目、25万吨铜镁铝基电子电池新材料、安龙县年产3.2亿米高档服装面料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是关键支撑。全州301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总投资1670.37亿元,年计划投资237.23亿元。一季度计划投资40.97亿元,实际完成45.27亿元,完成率110.50%;新开工中电普安300MW/600MWh共享储能电站、册亨县恒定山风电场等120个项目,完成投资10.57亿元,形成新增长点。

为破解项目建设难点,黔西南州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机制,通过下设综合调度、项目谋划、督查督办及追责问责专项工作组,深入统筹“四化”产业和基础设施5大领域,以现场办公、走访调研、月度“点对点”帮扶、季度全面督导等形式,调度推进“四化”+基础设施5个在建项目专班工作,进一步形成具有黔西南州特色的“3+5+3”的机制运行体系协调解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难题全力保障项目加快推进。


消费“热”力涌动政策“加力扩围”激活市场


一季度,黔西南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2.7%、7%、7%、4.1%,消费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促消费政策是核心抓手。一方面,通过“以旧换新”、年货节、“酒车/酒菜/酒商”联动促销等活动,拉动汽车、餐饮、商品消费;另一方面,以“康养旅居大军进驻黔西南”等六大引流活动为载体,举办文旅体活动300余场次,接待国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1.4%、9.09%;兴义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量增速均居省内支线机场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促消费政策“加力扩围”成最大亮点:汽车报废补贴范围从“国三”扩大至“国四”,家电补贴类型从12类增至45类(新增消毒柜、冷柜等),并首次覆盖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家居补贴商品从12类扩展至18类;“三酒联动”酒车、酒菜、酒商活动中,酒车联动最高补贴档次增加至100万元66瓶,酒菜联动参与主体扩大至限额以上大个体。


“万马”赛事赋能文旅消费“流量”变“增量”


作为黔西南州文旅体融合的“金字招牌”,“万峰林马拉松”系列赛事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一季度,长廊区域已举办“万马”系列路跑赛事28场,直接参与人员4.65万人次,其中贵州电信·2025万峰林马拉松、2025万峰林警察半程马拉松两场认证赛事吸引国内外参赛人员2.2万人,分别产生旅游综合收入约1643.41万元、1018.29万元,带动限上住宿业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1-3月全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均增长10%左右,“万马”赛事正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引擎。

黔西南州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全州持续聚焦“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消费潜力”三大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压舱石”、以消费升级为“新引擎”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