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黔西南州召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这是当地第一部气象领域的政府规章,已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据悉,该《办法》共五章三十条,包括总则,气候资源探测、调查、区划编制和规划,气候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附则等相关方面具体内容。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黔西南州地处北纬25度、海拔1200米的低纬度、中海拔黄金气候带,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当地结合气候资源丰富多样的实际,提倡各行业推动气候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出台《办法》这一政府性规章明确,将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的黄金气候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进一步聚焦和助推当地“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的主战略,聚焦“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城市定位,深化“气候+”新质生产力,助力黔西南州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悉,该《办法》具有突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强调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的原则,创新提出支持和服务双碳行动要求,提倡对黔西南州特色气候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开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助推“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建设等特色和亮点。具体实施从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气候资源相关产业、逐步规范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同时,通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制度、加强跨部门技术合作等措施,为全州科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效实施国土空间治理提供重要助力和支撑。
近年来,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气候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目前全州已建立各类气象探测站1400余个,以风能太阳能开发为标志的全州装机容量已超过520万千瓦,先后获得中国气象学会授予的“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中国气象局授予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等称号。州内多个农特产品获得省级权威机构气候品质认证,其中“普安红”茶叶、安龙铁皮石斛认证达特优等级。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优化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出席当天发布会的黔西南州气象局副局长赵建表示,“同时将针对全州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贯彻和执法检查、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完善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机制、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带头担负起贯彻落实《办法》的主体责任。”
发布会上,黔西南州气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司法局、州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就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