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召开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6月5日,黔西南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对黔西南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进行介绍,2023年,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态势,年度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2023年,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8个县(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99.3%。16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垂线)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100%。5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 100%。16 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全州功能区声环境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9.6%,夜间为 96.9%,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4dB(A),夜间为 44.2dB(A),总体水平等级达到二级,声环境质量评价为“较好”;全州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2.7dB(A),夜间为55.0dB(A),强度等级达到一级,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全州生态质量为二类。
具体表现为5个“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2023年,全州各县(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3%,连续9年保持99%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要求。全州各县(市)综合指数为2.10~2.42之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依次为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安龙县、晴隆县、兴仁市、普安县、兴义市。此外,全州各县市酸雨发生率为0。
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23年,全州主要河流61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60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全州地表水8条主要河流、3个重要湖库共16个(条)国控、省控考核断面(垂线),均达到Ⅰ类~Ⅲ类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为优。从我州出境的4个河流断面水质均为Ⅰ类、Ⅱ类,全州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23年,全州8个县(市)各类功能区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9.6%,夜间为96.9%。全州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4分贝,夜间为44.2分贝,总体水平等级均达到二级,声环境质量评价为“较好”。全州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2.7分贝,夜间为55.0分贝,强度等级均达到一级,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
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2023年,黔西南州生态质量为二类,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各县(市)县域生态质量指数(EQI)范围为59.94~74.87,望谟县、册亨县生态质量均为一类,表明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高、人类干扰强度低、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结构完整、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完善。兴义市、兴仁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安龙县生态质量均为二类,表明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人类干扰强度较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结构较完整、系统较稳定、生态功能较完善。
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2023年,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系水体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总体水平较往年无明显变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放射性水平保持良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陆地γ辐射剂量率和累积剂量较往年无明显变化;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同比基本保持一致;空气中氡浓度保持稳定。全州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